脂漏性皮膚炎,美國皮膚醫學會的臨床新趨勢|在症狀發生時, 非藥物介入穩定期的醫學方式 脂漏性皮膚炎,美國皮膚醫學會的臨床新趨勢|在症狀發生時, 非藥物介入穩定期的醫學方式 從臨床皮膚科醫師的角度來看,脂漏性皮膚炎屬於慢性、反覆發作的發炎性皮膚疾病,無法藉由藥物根治,但可以藉由非藥物性代替品做穩定的皮膚問題。治療的核心目標是降低急性期發炎反應、延長緩解期並減少復發頻率。 抗黴菌藥膏安全嗎? 抗黴菌藥膏是脂漏性皮膚炎急性期常用的治療方式,對控制皮膚紅斑、脫屑及搔癢通常效果良好。常見的局部抗黴菌藥膏作用主要是抑制皮膚表面馬拉色菌(Malassezia spp.)的生長,減少微生物引起的發炎反應。 安全性:副作用多為局部刺激、輕微紅腫、癢或刺痛,皮膚薄化或色素改變的可能性,尤其是同時使用含類固醇的複方藥膏,在嬰幼兒或皮膚屏障受損的患者上需更加謹慎。 抗藥性與耐藥性:長期使用的主要風險之一。馬拉色菌在長期暴露於相同藥物下,可能逐漸對藥物產生耐受性,使藥效下降,反覆使用可能導致控制效果不佳。這也是臨床上建議脂漏性皮膚炎患者急性期使用藥物短期壓制症狀後,則以非藥物代替品控制與維持的原因。 類固醇藥膏使用多久會有副作用? 在急性期常使用局部類固醇藥膏來減輕紅腫與脫屑,但需注意副作用。局部類固醇可能造成皮膚變薄、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改變、皮膚脆弱或停藥反彈等問題。 低強度類固醇藥膏:超過 3 週,可能出現皮膚變薄、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改變 中高強度類固醇藥膏:面部或敏感區1-2週,皮膚薄化、毛細血管擴張、脆弱或停藥反彈 高強度類固醇藥膏:僅限非常短期(數天),容易出現皮膚萎縮、色素改變、毛細血管擴張及反彈 脂漏性皮膚炎的診斷 大部分屬臨床診斷,透過醫師觀察病灶位置、外觀與病史即可。 若懷疑其他疾病(如乾癬或真菌感染),可做: .皮屑鏡檢(KOH test)排除黴菌感染.皮膚切片或組織病理檢查(較少見).一般不需抽血或大型檢查。 脂漏性皮膚炎的風險因素 皮膚分泌的油脂中的馬拉色菌感染脂漏性皮膚炎通常與皮膚上的馬拉色菌(Malassezia)感染有關。這種真菌可能在油脂多的區域生長,並引起皮膚炎症反應。免疫系統異常反應免疫系統異常反應可能導致脂漏性皮膚炎的發作。這包括某些自體免疫疾病和免疫系統受損的狀態。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如帕金森氏症或憂鬱症,可能增加患脂漏性皮膚炎的風險。免疫系統較弱免疫系統較弱的個體,如接受器官移植的病患、愛滋病(AIDS)患者、酒精性肝炎患者以及某些癌症患者,容易更容易患上脂漏性皮膚炎。從重病恢復剛從重病恢復,如心臟病,也可能增加患脂漏性皮膚炎的風險。使用特定藥物使用特定藥物可能與脂漏性皮膚炎的發病風險有關。 脂漏性皮膚炎的治療 傳統的治療策略包括:.急性期:在症狀嚴重、皮膚屏障受損時,使用中至高強度抗發炎藥物(如局部皮質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快速控制發炎。.過渡期:症狀緩解後逐漸減量或改用低強度藥物維持,避免反彈。.穩定期:以非藥物代替品延長緩解期,減少長期藥物依賴。 然而,長期使用藥物可能導致以下問題:.耐藥性:病菌對藥物產生抗藥性,降低治療效果。.副作用:如皮膚變薄、毛細血管擴張等。.依賴性:患者可能對藥物產生依賴,難以停藥。 美國皮膚醫學會(AAD)與多篇指引文件提出較新的二階段醫學方式:.急性期:高強度藥物迅速壓制發炎反應。.穩定期:用非藥物代替品介入,帶有添加槲皮素(Quercetin)、橙皮苷(Hesperidin)、白藜蘆醇(Resveratrol)具抗發炎與PDE-4調節作用的非藥物代替產品,以免藥物方式可減少長期藥物所致的耐藥性與副作用累積,同時提升患者長期皮膚穩定性。 整體而言,這種「急性期藥物+穩定期非藥物」的新型長期管理策略,已在歐美臨床實務中逐漸取代傳統「藥物遞減」的過渡期方式,並在多項回顧性與前瞻性研究中顯示可延長緩解期、降低復發率,是目前脂漏性皮膚炎穩定的重要趨勢。